“成都高新造”飛行汽車亮相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世界500強企業接連宣布增資擴產,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企業加速“出海”……2024年“進度條”拉至年尾,成都高新區涌動著蓬勃生機與活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成都主動謀改革、聚力抓改革,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圍繞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科技創新、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等領域深化改革,堅定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變為實景。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成都高新區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興,正緊扣目標所向、發展所需、問題所在、群眾所盼、區域所能,謀劃推出一批牽引性改革舉措和標志性改革行動,著力抓好“五個改革突破”,努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關鍵詞 現代化產業治理體系
在現代化產業治理體系上抓好改革突破。成都高新區將做好“建機制、促備份、優政策、謀替代”四篇文章,打造“世界柔谷”“中國微波之都”“算力大芯片高地”等產業名片。
優化園區高質量發展機制。成都高新區將園區作為經濟發展和產業建設的主戰場,針對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未來科技城等重點園區,探索建立高質量發展指標評價體系。
優化關鍵產業建圈強鏈推進機制。成都高新區將實施“建圈強鏈8+1”行動,爭取項目布局、產業承接。優化重點產業鏈組織方式。成都高新區建立“鏈長+牽頭部門+專業化科技園區”工作推進機制,圍繞重大項目招引落地、產業轉移爭取承接、重點產業賽道三類工作成立專班。構建專業的產業鏈政策體系,深入產業一線察實情、辦實事,針對產業鏈的共性問題,按照“一產業鏈一政策包”標準,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產業鏈出臺一批專項政策,力爭實現全區重點產業鏈政策全覆蓋。建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應對機制,推動國有資本、鏈主企業共建產業鏈專項基金,在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等領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
關鍵詞 全面創新體制機制
在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上抓好改革突破。成都高新區將建好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將各類創新資源組織好、運用好。推進專業化科技園區建設,按照“一個主體、一個規劃、一個專班、一只基金、一套政策、一個招商團隊”的“六個一”標準,打造總數超1000萬平方米的專業化科技園區,建成微波射頻等一批示范園區,用三年時間建成創新藥、人形機器人等一批全國知名的專業化科技園區。健全創新平臺運行機制,緊扣“聚源興川”行動,建成一批重大戰略平臺及國家級創新平臺。重點優化實驗室運行機制,加快完善黨委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構建企業研發支持體系,引導區內龍頭企業聯合本地高校共建研發創新中心,力爭形成若干國內國際領先的技術和產品。
關鍵詞 國有企業轉型發展
在國有企業轉型發展上抓好改革突破。成都高新區將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健全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法人治理結構、以“增效率”為導向的運行機制、以“作貢獻”為導向的考核激勵機制,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更大力度布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優化國有企業經營績效和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做強做優區屬國企品牌。
關鍵詞 區域協作
在區域協作上抓好改革突破。成都高新區將深化“雙核”聯動、“雙圈”互動,推動成渝高新區在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聯合突破,加快建立成渝產業發展聯盟、成渝地區電子信息產業評價體系,形成“鏈主企業+公共平臺+中介機構+產投基金+領軍人才”跨區域產業生態。完善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融入成都都市圈建設,完善產業合作機制,探索重點片區共建、產業園區共營、重大項目共引的聯結機制。
關鍵詞 城市治理
在城市治理上抓好改革突破。成都高新區順應超大城市治理新形勢新要求,完善全域治理格局,以智慧蓉城為“大腦中樞”做強指揮調度,以微網實格為“毛細血管”暢通信息流動。加強智慧治理,抓好智慧蓉城“數據治理、物聯感知、一張圖”三個關鍵,推動全區數據上云上鏈,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加強韌性治理,重點在城市能源安全保障方面,依托虛擬電廠構建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夯實極端條件下的城市運行保障基礎。加強社會治理,以未來眼光做好當下規劃,研究基于人口結構變化和居民需求導向的公共服務供給方案,建設“15分鐘社區幸福生活圈”。
改革號角再一次吹響,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成都高新區將扎實推進“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政策改革試點為抓手,進一步做實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技術策源、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功能,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和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信息來源:《四川日報》2024年11月14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