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成都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明確在全市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和市級產業園區開展“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突出專業化、特色化方向,全力提升產業規模和競爭力。
抓經濟必須抓園區,這是大會傳遞的鮮明導向。為此,成都提出優化整合構建“3+22+N”園區發展體系,其中,“3”指1個國家級高新區和2個國家級經開區。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成都高新區202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01.2億元,以全市1.6%的土地面積,撬動了14.5%的GDP,綜合實力穩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作為成都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和體量最大的園區,將堅決落實成都市委“優化整體布局、提升規模能級、激發澎湃動能、增強保障能力、提高運營水平”五個方面部署要求,錨定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目標,大力開展“立園滿園”行動,進一步做實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技術策源、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功能,加快建設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和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看基礎
三大主導產業發展積厚成勢,綜合實力穩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距2024年收官已不到70天。在這個沖刺全年的關鍵時期,成都市召開的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釋放出強烈信號——成都將強化園區在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作用,以園區“一子落”,帶動經濟“全盤活”。
這場大會,也吹響了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為何瞄準“園區”?為何是國家級高新區?幾組數據可提供邏輯參考。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178家國家高新區實現園區生產總值18萬億元,占全國GDP比重約14%;實現工業增加值9.2萬億元,占全國比重約23%。178家國家高新區集聚了全國約30%的高新技術企業、4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的科創板上市企業。
將視角聚焦。成都的園區建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拉開序幕。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園區先后設立并快速發展,以成都高新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為成都攀上經濟總量2.2萬億元的新臺階作出了巨大貢獻——
數據顯示,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全國首批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試點園區、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都高新區202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01.2億元、增長6%,占成都全市比重14.5%。同時還貢獻了四川省1/2的外貿進出口總額、1/4的上市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再將視角放大。當前我國已有超78000個產業園區,預計到2025年園區總供應量將突破62億平方米。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技術、資金、人才等各類要素的天然集聚地,園區之于產業的關鍵意義不言而喻。
從1988年籌建至今,成都高新區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初心使命,繼承鞏固、創新發展,著力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已形成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為主導的三大產業集群,區域內聚集了華為、京東方、英特爾、德州儀器、戴爾、富士康、極米科技、倍特、成都先導、縱橫科技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無人駕駛、計算機視覺、工業無人機、新型顯示、元宇宙等新興產業正在這里加速落地和成長。
三大主導產業發展積厚成勢。2023年,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規上工業產值3298.9億元,占成都市的55%,構建從芯片、顯示屏、系統集成到終端應用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生物醫藥產業規上工業產值353.2億元,近6年產業規模保持20%的年均增速,在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排名第四;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605億元,占成都市的52%,吸引了華為、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等頭部企業落地,建成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并涌現出“王者榮耀”“哪吒”等現象級數字文創產品。
不久前,賽迪顧問發布的《2024年中國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和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4)榜單中,成都高新區均排名前十,綜合實力長期穩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看動能
初步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3+10+6”現代化產業體系
成都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采取“現場觀摩+工作會議”形式舉行。當天上午,參會人員沿東南西北4條線路前往全市部分產業園區,現場觀摩園區建設發展情況。
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鎮園之寶”的助力。北線觀摩組走進位于成都高新西區的西門子成都工廠,這里也是業內少有的一座雙料“燈塔”工廠,代表著當前制造業的最高水平及未來趨勢?!叭ツ?,我們在原三期項目基礎上啟動了四期項目建設,用于生產西門子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相關產品?!蔽鏖T子成都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四期達產后,西門子成都工廠年營收將超80億元,成為西門子全球最大的工業自動化產品生產基地。
距離西門子成都工廠不遠處,京東方投建的國內首條、全球第二條第8.6代AMOLED生產線正加快建設。作為全省迄今投資體量最大的單體工業項目,該項目從開工到封頂僅用時183天,預計2026年10月實現量產,2029年達到滿產。滿產后年產值預計超400億元,將帶動成都成為全國最大的柔性面板生產基地,助推“成都造”高端柔性屏全球市場占有率提升到50%,進一步鞏固提升我國在全球顯示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市場份額。
這是全省首個萬億級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聯盟黨支部書記、秘書長趙達介紹,以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為核心的成都高新西區,企業聚集度高,能級和體量較大,相關配套資源已經較為成熟。同時,通過龍頭企業的引領,吸引了大量上下游企業聚集,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皥@區能夠集聚優勢,生態越豐富,企業的發展空間就越大?!?/p>
據悉,目前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成都高新西區)擁有經營主體約2.25萬家,其中電子信息規上企業338家,園區綜合建成率超92%。從產業細分領域看,主要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三大領域重點布局,構建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翻開成都高新區地圖,處處涌動著產業發展的澎湃動能。
視線來到成都高新南區。就在上個月,亞馬遜、京東、德意志銀行、東方希望等20余家中外知名企業代表來到這里實地考察,其中新川創新科技園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示范區及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新川創新科技園積極構建人工智能、新醫學等前沿產業生態圈,已匯集海光、OPPO、美敦力、阿斯利康等180余家重點產業鏈上下游高能級企業,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等3個國家級科創平臺,各類人才約5萬人,集聚效應初顯。
坐落在天府大道旁的成都天府軟件園,則是中國10個軟件產業基地之一、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園區,在成都的產業發展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悉,成都天府軟件園自2005年投運以來,吸引了包括IBM、Dell、騰訊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及世界500強落戶。目前園區已形成應用軟件、通信技術、IC設計、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數字娛樂、共享服務中心等熱門行業,并成為國內外知名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在華戰略布局的重要選擇地和全國知名的創新地標。
在業內人士看來,產業園區要突出特色化,規劃很關鍵。成都高新區已有探索實踐,如與成都市雙流區合作共建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8年多來持續深耕生物技術藥、化學藥等五大領域18個細分賽道,落地世界500強企業賽默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成都)有限公司等超360個高能級項目、總投資超1400億元,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科研型功能平臺86個,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醫藥產業園區。又如,與成都東部新區合作共建的成都未來科技城,依托毗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等優勢,圍繞航空航天、消費電子、人工智能機器人、精密儀器制造和未來產業等主導產業,以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低空經濟、車載智能系統等細分賽道,加快打造產業生態。
看謀劃
加快建設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和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10月,知名世界500強企業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與西安瑞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擬對位于成都高新區的出光電子材料(中國)制造基地項目增資擴產,原本單一的來料加工生產基地項目將“提檔升級”,建設成為集研發、制造、銷售(結算)等功能為一體的總部基地。
9月,科大訊飛計劃投資30億元在成都高新區建設訊飛星火大模型全國軟件工程總部暨訊飛生態產業中心項目,并與成都智算中心開展合作,推廣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能力及解決方案,匯聚科大訊飛生態企業,培育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頭部企業共同的選擇背后,包含多層邏輯考量,其中,作為企業發展的承載之地、產業的聚集之地,園區是核心要素之一。
在業內人士看來,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促進企業的集聚,還能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及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動整個產業向高端化發展。
企業自身最有體會。上市企業邁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蓉發展30余年,在成都高新區已建設有3個園區,將繼續擴大布局?!熬劢箞@區發展,更有利于相關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集中發展,園區發展得很好,企業肯定愿意扎根?!惫緞撌既思嫔虅湛偙O王登明透露,未來將立足成都,面向全球發展。
剛剛參與組建了四川機器人大腦創新中心的成都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正面向更多場景應用,進行機器人大腦技術研發攻堅。未來將通過持續增強機器人大腦能力,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產業鏈發展。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受益于成都天府軟件園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產業扶持政策,該公司業務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約800萬行業客戶,廣泛應用于政務、交通、能源等多個領域。
人才也紛至沓來。去年,一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平教授的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在經過對全國重點城市的考察后,在成都高新區駐扎下來,并成立元測信息技術(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測信息”)。在雙方的接觸中,項目團隊被成都高新區的人才、產業優勢,以及多維、開放、詳盡的招引政策及服務所打動。
放眼望去,近年來,越來越多像元測信息這樣的早期科技團隊來到成都扎根,其中又以成都高新區最為密集。一組數據顯示,目前該區已匯聚各類人才80萬名,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7家、高新技術企業4781家,它們都是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
成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已吹響。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和體量最大的園區,成都高新區正推進產業、科技、服務等賦能,加快建設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和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構建特色鮮明的專業化產業園區方面,成都高新區圍繞京東方等鏈主建設“世界柔谷”,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高地;打造生物醫藥創新與智能制造產業高地、數字經濟技術策源地,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智算中心;圍繞打造科技創新與國別合作產業高地,策劃建設微波射頻、低空經濟等13個專業科技園,提升3個國別合作產業園區承載力。
建設特色鮮明的科技創新體系方面,成都高新區聚焦建強戰略平臺、轉化平臺和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天府實驗室等7家戰略平臺,在全國首創“中試+”生態,已建投運中試平臺49個,助力1800余個中試項目實現成果轉化,計劃到2025年累計建設100個中試平臺,實現重點產業鏈全覆蓋。持續推進“岷山行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形成全球或全國首創技術5項,打造產業創新發展的動力源。加快聚集科技領軍人才和產業領軍人才,形成中西部產業園區規模最大的產業基金集群,高質量打造一批標桿孵化器,錨定5年3000億元產業基金組建目標(目前已組建基金總規模2655億元),打造全國產業資本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建設特色鮮明的一流營商環境方面,成都高新區聚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推進“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累計走訪服務企業7064家,收集問題訴求2986個,辦結率達98.43%;打造全省首家“全生命周期樓宇企業法律服務中心”,建設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大廳,提供“一站式”中、英文服務。
當下,四川著眼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明確要求高質量建設現代產業園區,推動各類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競相成長。站在高質量發展新起點的成都,劃定了以園區為錨點的改革。成都高新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將責無旁貸要一馬當先走在前、作示范,大力開展“立園滿園”行動,進一步做實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力爭實現在國家級高新區中的排位晉升。
來源:四川日報